当事人,你找到心仪的那位刑辩律师了吗?
来源:原创 | | 时间:2019-07-22 10:29:59
当事人,你找到心仪的那位刑辩律师了吗?
据司法部公布的《2018年度律师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统计分析》,截至2018年底,全国律师执业人数已达到42.3万,近两年已激增了10万名律师。现深圳市律师人数已达1.3万余人。但当事人找律师真的那么容易吗?据笔者观察,很多当事人是找不到律师的,更别提找到心仪合适的律师了。因笔者只对刑事辩护有着天然的热爱,故只说说刑事案件板块中的找律师攻略。
一、刑事案件中聘请律师有用吗?
反对:请律师不如找关系,没用,还费钱。
支持:在刑事案件中,聘请律师如治病求医,越及时越好。
律师与医生有很多共通之处。有人遇到感冒发烧或一些小病时,可能不找医生也能熬过去;但若遇到疑难杂症等重大疾病时,一般都会上医院,而且会上大医院,甚至会找专家。同样的道理在刑事案件中也适用。
据笔者在办案实践中的总结,请一位认真负责,适合自己的律师真的如做手术时请到德艺双馨的专家那么重要。
二、普通刑事案件的三个阶段
现在网上流传的理论上一个犯罪嫌疑人可以在看守所关押的时间为157个月,折合13年1个月,这种情况在笔者的职业生涯还未碰到,也不属于普通情况。先让我们看一下普通刑事案件的三个阶段:立案侦查阶段、审查起诉阶段、审判阶段。
立案侦查阶段在笔者看来最为关键,刑拘的法定期限为3天,根据案件情况,公安机关会提请检察院逮捕或者申请延长刑拘期限至30日后再提请逮捕,在检察院批捕之前的这段时间俗称“黄金救援37天”。
审查起诉阶段是公安机关将案件移送检察院后,检察院一般会在一个月内作出决定,根据案件的情况,可能会一退、二退,笔者粗略计算,案件在检察院阶段的时间可长达6个半月。
审判阶段是当事人及家属最期待的。刑事案件一审一般会在3个月内宣判,但也有特殊情况。如果一个案件已经到了审判阶段且律师在前期做足了工作的话,说明案件难度真的很大。
以上只是一般的刑事案件流程,仅供家属了解,很需要精力。亲人都被关押了,谁还有心思研究这些专业知识。
三、当有亲属被刑事拘留后,可能会有这几种大概率情形发生:
第一种:家属不知道要请律师,白白浪费“黄金救援期”。
第二种:在传统思想的支配下会病急乱投医,或托人,或遇到职业掮客,人没“捞到”,经济损失惨重。
第三种:家属会通过亲朋好友咨询有无认识律师,管他是专业离婚律师还是专做劳动仲裁案件的律师,只要是律师就行。
四、关于找律师,要找认真负责,专业能力强的律师,二者缺一不可。
笔者认为,在家属得知当事人被刑拘之时就应着手请律师,时间紧,难度大,应该找什么样的律师,怎么找呢?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:
与律师的沟通中可以看律师的谈吐,是否愿意倾听,是否照顾到当事人的情绪,是否经常办理刑事案件,有无出彩案例。这些都是对律师职业态度和专业能力的考察。如果沟通顺利,也没有虚假承诺案件结果的情形,当事人也不要强求太多,当务之急是尽快委托律师去会见。犯罪嫌疑人有可能是生平第一次进看守所,其心理压力巨大,突然进入陌生环境的不习惯,对未来一无所知的恐惧,分分钟会摧毁在外面无限风光的巨人。且一个刑事案件中的证据突破等都是在案件之初取得的,因为此时人的心理最崩溃,不知如何陈述,这就需要专业的律师介入,稳定犯罪嫌疑人情绪,指导其怎样取舍。并不是说让律师教犯罪嫌疑人翻供等,因为刑法306条永远是悬在刑辩律师头上的一把克里斯达摩之剑。
关于通过什么方式找到心仪的律师,可以通过亲朋好友介绍,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等。因为中国人都讲究面子,亲朋好友介绍的,不好意思拒绝,笔者认为如果这位律师认真负责且办理此类案件很有经验,那么接受也无妨,但如果根本没有办理过相关案件,那还是应该委婉拒绝,努力在短时间内找到心仪的律师。现在网络这么发达,在网上寻找律师已经很普遍,可以通过微博、微信等寻找,通过阅读律师的办案笔记、朋友圈等了解律师。一般专业律师都会实名,有的会用朋友圈展示自己的工作,也有的可能只会埋头办案,没心思打理朋友圈。但一般的律师肯定会用微信交流沟通的。
当事人找到心仪的律师后,接下来就是关于律师费的考量。笔者真心说,专业优秀的律师不便宜,不是每个人都能负担得起。因为成为一名专业的律师很不容易,需要时间成本和智力投入等。
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《异类》一书中提出的。“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。”刑辩领域,同样也适用“一万小时定律”,按比例计算就是: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,一周工作五天,那么成为一个专业的刑辩律师至少需要五年。比较努力的再勤奋也至少需要三年以上。期间,需要不断学习和总结,不断充电,律师每年花在学习方面的投入为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。下图可以说是律师的真实写照。
所以贵自然有贵的道理。律师一般会很珍惜自己的声誉,对于接办的案件,也会斟酌,律师费的考量也会根据以往办理此类案件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,再考虑本案的具体情况得出。当然,当事人也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,寻找性价比高的律师。但切记不要太过频繁地跟律师讨价还价或者蹭免费咨询。
五、最后,笔者温馨提示当事人:
1.若在同一案件中同时聘请两位律师,请注意沟通的重要性。
《刑诉法》第三十三条规定“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,还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。”有时家属可能会认为请两位律师最为稳妥。确实,如果两位律师是同事或熟识的朋友,或者一位本地律师加一位专业律师,这样的配置是可以取长补短的。但也有家属是委托了一名律师后,在未与委托律师协商的前提下,再委托一名陌生律师一起参与办理案件,这样的效果往往不会最佳。因为这样有可能会让两名律师形成不良竞争关系,个中滋味只有当事人自己体会。
2.在案件办理过程中要充分信任律师
委托了律师就要充分信任律师,只有家属、犯罪嫌疑人、律师互相配合,才能办理好案件。
若案件在侦查阶段,律师在与家属签订完委托合同,办理好委托手续后会立即前往看守所会见,其后律师的每次工作都会跟家属沟通,刚开始会频繁一点,其后会保持一定的沟通频率。家属焦急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,但如果每天电话律师三个以上或者每天半夜想起来也会找律师哭诉,这样律师的压力会比较大,也不利于工作,请当事人适当隐忍克制。
还有律师的工作是有安排的,各阶段应该做什么工作。什么时候去看守所会见律师都会安排好,一般侦查阶段前期会见会有两次以上,审查起诉阶段根据退侦等具体情况而定,审判阶段一定会有庭前辅导及宣判后是否上诉的会见。当事人切勿天天让律师去会见,即使再敬业的律师也会想解除委托。
相信每位律师在刑事案件的办理中都会有这样一种情感,自己办的不仅是案件,也是别人的人生。除了忠人之事的职业道德约束外,律师还有自己的内心追求。会风雨无阻会见当事人,会熬夜阅卷,会在一本本的阅卷材料中找辩点,会翻阅无数专业书籍,会经常在梦里都想着案件,会磨破嘴皮及鞋跟。
以上就是笔者从业这些年总结的对当事人找刑辩律师的一些建议,仅供参考。人生可能会有意外,在意外来临之时,希望每位当事人能找到心仪的律师,少走弯路,平安渡过难关。